首页 新闻中心 机构设置 司法公开 法院执行 诉讼指南 审判业务 法律法规

 

学英模见行动|梁智博:二十五年审判工作的人生感悟

发布时间:2021-04-02 08:17:25



图片


3月23日,大庆中院举行大庆市法院系统先优模范事迹报告会,徐彦侠、张欣乐、李云峰、梁智博、周兴佳等5位同志以平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真挚的情感为全体干警作了一场感人至深、令人深思、催人奋进的报告。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英模——梁智博。


图片


梁智博,1976年9月出生,2019年任大庆市红岗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现任红岗区法院副院长,获评“全国优秀女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等荣誉40多项,荣立三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她报告的题目是《二十五年审判工作的人生感悟》。


图片

“新时代铁人式好法官”颁奖词:一枝一叶总关情,大事小事皆民心。她用理解包容播撒春风细雨,用真情善意消解矛盾坚冰,用严谨细致平衡利益诉求,用执著坚定守护万家灯火。从事民商事审判二十年,她把百姓的家长里短汇聚成司法为民的磅礴力量!


   


二十五年审判工作的人生感悟



1996年,我到红岗法院工作,弹指一挥间,到如今已是第二十五个年头,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多年审判工作的一点感悟,我倍感荣幸。


二十五年,我一直扎根在基层法院的审判一线,在组织的栽培下,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从一名书记员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副院长。一路上,艰辛与汗水相伴,困难与压力同在,但组织给予了我很多荣誉。这些荣誉,是对我的肯定,更是对我的鞭策,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坚持明明白白判案,干干净净做人,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做好“四个面对”,与大家共勉。


面对群众,只有将心比心,才能寄情于民。


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法官,每年至少要审理上百起案件,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时常告诫自己,每一个“不起眼”的案件都可能决定着当事人的命运,我审理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案件,也可能是别人的人生。所以,面对每一名当事人,我都尽量去感同身受他们的所思所想,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坚持下去以后,使我受益良多。不仅理解了以前许多不解的问题,更帮助我办好了许多难办的案件,也收获了当事人许多的赞许与肯定。


还记得有一年临近春节的时候,接待室里进来一位衣衫褴褛、脸色苍白的中年人,进门后焦急地对我说:“法官,请您给我做主啊,真的是没有活路了!”原来他是外地来庆打工人员,干完活却没拿到钱,现在为了讨薪四处寻找他的雇主,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吃过一次饱饭了。看着他憔悴的样子,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背井离乡出来打工,辛苦劳作换来的却是身无分文,让他怎么面对翘首企盼的妻儿,除了心疼我说不出更多的感受。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尽最大努力审好这件案子。现在被告躲了起来,找到人是当务之急,于是我立刻多方查找线索,走访被告亲属,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被告终于顶不住压力,主动露面了。我又苦口婆心地做通了被告的思想工作,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于法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羞愧地将劳动报酬主动交到了原告手里。看着原告这个饱经沧桑的中年人激动而欣慰的泪水,我知道,我的处理方式是对的。其实这个案件也可以办理得不那么麻烦,该公告就公告,该开庭就开庭,实在不行原告还可以申请执行。但是不到万不得已,我不忍心让原告这样奔波,因为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是他,我会希望法官怎么做。


“我会希望法官怎么做?”审判工作中,每当案件审理陷入困境,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句话,这句话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动力。一个案件,如果有十种结案方法,我选的那个可能是最“笨”最费力气但一定是当事人最想让法官这么做的那个方法。在这样想法的支配下,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案风格,并总结出了“三心四法”的工作方法,那就是要有真心、细心、耐心,要善于运用“冷处理”、善于抓住矛盾的要害、善于进行换位思考、善于借助社会力量。这个工作方法的核心要义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面对案件,只有敢于较真,才能质效过硬。


刚参加工作时,带我的师傅就对我说,法官要有一颗“匠心”,如果把法官比作一名工人,那么他审理的每一起案件、作出的每一份文书,就是他生产出的产品,只有产品质量过硬,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人民群众的检验。我一直将这段话铭记于心。


为此,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标准,在案件审理中,只要有一个疑点没有查清,我都不会放过。最初,有人不理解,认为我不懂得变通,太“轴”了,甚至有人认为我“鸡蛋里挑骨头”,直到这些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之后,才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所以,我坚持不断的学习,将学习作为“较真”的底气。每当有新的法律、司法解释颁布,我都争取在第一时间去学习,每个案件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我都尽最大的努力去研究。


2018年,我担任审委会专职委员,走上领导岗位之后,我不仅要审理好自己承办的案件,还要时常指导自己分管的民事条线的其它案件的审理,让我感到这种钻研的劲头、较真的态度愈发显得重要。于是,我多次组织岗位大练兵,开展优秀庭审、优秀裁判文书评比,强化了民事法官们比学赶帮超的优质审判意识。特别是在民法典颁布之后,我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多次组织法官进行学习,为民法典在红岗区法院更好适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审理一起建设施工合同案件,我深刻体会到肯于学习、肯于专研的好处。这个案件证据繁多,并且涉及很多建筑工程专业术语,阅卷时,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一个名词一个名词进行研究,又多次请教了在建筑行业工作的朋友,我弄清了“容积率”“构造柱”“剪力墙”这些术语的基本意思。开庭时,原本不屑一顾的被告在听到我能将证据中的疑点一语中的地说出,对这些深奥的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地娓娓道来,他惊讶地说道,遇到您这样的明白人,我算是服了,这个案子由您来审准错不了。后来虽然判被告败诉,但他竟给我打来电话表示感谢,说我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这个官司他输得心服口服。


坚持学习、敢于较真,久而久之,取得了大家的信任。办案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拿不准,他们总是会说,又得去找梁姐商量商量了,不让她把把关心里总是没底呢。我的办公室里经常挤满了前来探讨案件的法官,他们经常打趣地说道,今天又去409“专家诊室问诊”啦。大家越是这样说,我越是叮嘱自己,一定要不断增强履职本领,对得起大家的信任。在我的带动下,民事法官们都特别注重案件质量,经常为了一个案件事实的认定、法律规定的适用争论得“脸红脖子粗”,形成了浓厚的研讨氛围。案件发改率持续下降,2020年在全市基层法院中达到最低,审判质效也是连续三年保持了全市前三的好成绩,我知道,这是大家共同“较真”的结果。


面对歪风,只有一身正气,才能百毒不侵。


由于法官职业的特殊性,难免有人说情、打招呼,随时面临亲情的挑战、友情的干扰、金钱的诱惑。面对当事人送来的财物,我总是婉言谢绝,不为利动;面对亲友的说情,我也是晓之以理,不为情扰。为此,得罪过不少亲戚、朋友、同学,但我为自己的坚守感到骄傲。在这方面,我为自己定下的标准是:身不能懒,手不能长,嘴不能馋,心不能偏。


一个离婚案件的被告,说要当面提交一些证据,在接待室里见到他之后才知道,所谓的证据就是装在信封里厚厚的一沓钱,他还暗示我在分割财产时倾向他一些,还会再送来一些“好处”,我对他说,有动这些歪心思的功夫,不如好好经营一下自己的婚姻,否则也走不到这一步。他红着脸缩回了送钱的手,讪讪地离开了。每当遇到这种为了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对我送钱送物、许诺好处的人,我都会一一拒绝。现在想来,我很感谢每一次坚守原则的自己,正是这种坚守,让我行稳致远。


面对事业,只有忘我付出,才能无怨无悔。


现在依然忘不了初到红岗法院时的那种充实,当时只有20岁的我非常瘦弱,在民庭担任内勤,同时给三名法官担任书记员,每天都很忙碌。常常一天开四到七个庭,再加上外出送达,每天都加班到深夜,后来我干脆搬到办公室住。这么多年,虽然工作内容不断变化,但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在担任审委会专职委员直至担任副院长以后,我依然每年审理上百起案件,其中大多为要案、难案、涉众敏感案件。


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辖区企业发展,院里设立了“涉企纠纷调解工作室”,我主动请缨,担任工作室负责人。去年,我院受理了涉某房地产公司系列案365件,涉某热力公司系列案317件,为统一裁判尺度,做好类案审理,我多次组织召开专业法官会议,研讨案件审理思路,使这些争议较大的涉企纠纷均得到妥善处理。


在审理一起涉及亡人事故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时,被告对死者的死因有很大的异议,申请重新鉴定。鉴定时需法官到场,可连被告都劝我,那个地方不适合女同志去的。但我是案件的承办人,我不去谁去。说实话,在尸检现场,我确实感到不适,但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就这样,我在殡仪馆整整守候了一天,被告深受感动。鉴定结论出来后,被告表示没有异议,此案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在审理一起侵权案件时,开庭时我突感胃部疼痛难忍,但考虑到被告路途遥远,这次开庭也是几经周折,原告非常焦虑,如果因为我的原因中途休庭,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于是,我强忍疼痛,坚持了四个小时将案件审理完毕,庭审结束后,已经疼得站不起来,同事将我送到医院后,医生说道,你这是急性胃肠感冒,非常危险,你可真能挺啊。


其实,这些只是我平时工作中的一桩桩小事儿,不能说有多么轰轰烈烈,只能说我做到了问心无愧。但是面对家人,我无法问心无愧。作为女儿,我陪伴父母的时间少得可怜。母亲去世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这让我自责不已。母亲文化程度并不高,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她并没有给我讲过什么高深的道理,但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她认识的每一个人,她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在多年的审判工作中一直坚守一个底线,那就是:不一定要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只愿我接触过的当事人,在案结事了的那一天,真心地说一句,梁智博是一个好法官,这就足够了。


今天站在这里,所说所讲的每一件事,实在不敢说有多么突出,只能算是我二十五年审判工作的一些浅薄感悟,今天分享给大家。我知道,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但组织给予了我很多,不仅授予我“新时代铁人式好法官”荣誉称号,更是在前不久任命我为副院长,感谢组织的培养与信任,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忘我工作,用更好的成绩回馈于组织的信任,回馈于人民的期望。


摄影|张蔚天

编辑|胡常慧 刘鸿鹏


 
 

 

关闭窗口

您是第 55268234 位访客
地址:大庆市萨尔图区世纪大道  
Copyright©2025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黑ICP备11004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