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关系着群众的获得感,也关系着社会的公信力。参加工作近二十年,我最大的感悟是,案件有易有难,但承载的人民群众的期待没有大小,每一件案件都有着沉甸甸的重量,一名法官,不仅承担着宪法与法律赋予的审判职责,更承担着引导良善公俗、彰显司法温度与力度的社会责任。今天很荣幸,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司法路上的酸甜苦辣和所思所得。
司法是光,也是暖。我始终牢记为民初心,用一次次调解,帮助一个个家庭,传递善意和温暖。
法条是冰冷的,但司法者是有温度的。我在基层法庭工作多年,深知很多看似不起眼的纠纷,都关系着一个普通百姓的生活幸福,关系着一个家庭的聚散悲欢,甚至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面对当事人一张张焦虑的面孔,一双双期盼的眼神,我总是善用调解手段,宁可自己多做几倍的工作,也要帮当事人尽可能解决问题和困难。
我任新站法庭庭长期间,办理过一起劳动纠纷案件。原告本来是某银行职工,因患精神病失踪。经家属申请,法院判决宣告原告死亡。七年后,原告在异地被发现并接回,遂起诉单位要求恢复劳动关系,并负担原告的医疗费、失踪期间的工资等共计100多万元。
案件本身并不复杂。按照法律规定,劳动关系自宣告死亡之日起解除,不能自行恢复。原告的诉求不能得到支持。然而,原告家属却来到法庭,哭诉原告的妻子没有稳定工作,孩子还在读书,原告还要治病……恳求我帮助她的家庭燃起一个希望。面对一个家庭的真实困境,我觉得自己不能一判了之。于是,我利用休息时间,多次找到原告单位的负责人,不厌其烦地作说服工作,我说,“原告毕竟是你单位的老职工,是因为自身无法控制的疾病而走失,被宣告死亡,不是不遵守劳动纪律,考虑他的实际情况,希望单位能够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协助原告补办社保、医保手续,让原告下半辈子的生活有个出路……”单位负责人终于被我的诚意打动,同意进行调解。我又掉过头劝说原告家属。最终,双方都同意了我的调解方案,这起纠纷成功调解,原告的生活也有了一份基本保障。
法官做得好与不好,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为了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哪怕起早贪黑,跑再多的路,花费再多的心血,只要听到那一句“我们满意了”,我觉得一切都值。
2018年,我办理了尚某与薛某离婚案。原告尚某要求返还彩礼金20万元。在我实地走访调查时,尚某父母情绪激动,痛心儿子失败的“婚姻”,同时为能否要回20万元彩礼金而焦虑。对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这不是一笔小数字。这样的案子,双方对抗情绪极大,采用调解的手段,“吃力不讨好”,可我不能不调解,双方家庭同村而建、比邻而居,只有调解才不会加深双方矛盾,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那段时间我一有空就往薛某家中跑,争取调解,但薛某情绪激动,一时间没有进展。有一天,我到薛某家时恰逢大雨,薛某也不在家,就和薛某父亲攀谈起来。谈及她与尚某的离婚,薛某的父亲有些难过。我敏锐地把握到,薛某家人对于尚某还是有一定好感的,随即加大了调解力度,从婚姻法权益保护的价值衡量,到乡约村俗的道德标准,再到两个年轻人未来的生活,一来二去,薛某父亲终于被我打动,同意与尚某家坐下来解决问题。最终该案件以薛某返还9.5万元彩礼金顺利调解结案。这一纸调解书的背后,承载着两个年轻人的感情变迁、承载着两个家庭从联姻到矛盾再到和解的蜕变,也承载着我们作为法官的情怀。
在基层,很多案子都是这样简单的小案子,但就是办理好这些“小案子”,我往往要走到脚起泡,说到嘴发干,更经常因阅卷、写文书而熬到凌晨,付出比他人多几倍的辛劳。有同事笑称,我的鞋上总有泥。但就是因为肯下这些“笨”功夫,我所承办案件质效不断攀升。2018年,我带领团队办结案件782件,调解率达68.5%,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也正是那一年,我获得了全国法院办案标兵荣誉称号,我觉得,这是党和人民给我最高的褒奖!
司法是利剑,也是天平。我始终践行为民使命,顶住一次次压力,执结一件件难案,彰显公正与威严。
2019年,我转任执行局工作。执行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最后一公里”,做好执行工作需要法官的“力度”。执行不容易,“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难求,特殊主体难碰”,相信在座干过执行的都有体会。
2019年,肇源法院执行案件收案数同比大幅度增长,16项执行指标要求不断提高,“头台油田”系列重大案件执行,几件信访“钉子案”迫在眉睫……压力空前,责重如山。
面对形势任务的变化,我首先向管理要效能。在院党组的大力支持下,我建立“一专三快”制度:成立专门的评估拍卖团队,规范管理的同时,也释放了其他执行团队的精力;加强网络查控管理,保障财产控制的时效性;向社会全面公开法官、执行员的联系信息,公开承诺申请人可二十四小时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准确信息以便实施;对于实际到位的案件,第一时间将执行款物交付申请人,彻底案结事了,极大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面对“难啃的案件”,我硬着头皮顶住压力。在执行某企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时,我面临的是300多万的执行标的,十多年的时间跨度,近一千里的执行路程,资金链断裂、坏账积压、态度强硬的被执行人以及因历时长、知情人均不在原岗位的困难局面。但是,再难的关隘,也要打下来!我们成立了执行专班,三次赶赴佳木斯、牡丹江等地,四处查找知情人、做笔录,核实账目,五次三番给双方讲道理、释法理,最终案件顺利达成和解。一张汇票,一面锦旗以及一摞厚厚的卷宗,沉重踏实,成就感油然而生。
面对难寻的线索,面对难缠的对象,面对难解的矛盾……我经常告诉全局干警“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用心去办案,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陈某借给崔某30万元用于承包土地,后崔某因经营问题,投入资金难以回笼。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崔某下落不明,陈某既不能提供崔某的下落,也不能提供可供执行的财产信息,案件陷入执行困境。因迟迟不能执行,陈某变得焦躁不安,他认为执行不到钱就是执行法官不尽职,执行局领导不尽责,便通过信访等渠道,给执行法官施加压力。我对这个案子非常重视,深入了解案件情况,又多次约谈陈某,给他做思想工作。之后,我一方面带领办案团队多方查找被执行财产,另一方面积极与当地村委会联系,尽可能查找崔某的踪迹。期间,陈某情绪激动,多次到执行局对我横加指责,我没有因为陈某的无端指责和谩骂而对他产生偏见,而是将其作为一种鞭策,更加执著地推进办案进程。经过多方努力,最终查询到崔某经常出入某小区。我带队守候一晚。清晨,崔某下楼买早餐时被我们堵个正着,迫于压力的崔某履行了义务,31.4万元案款顺利执行到位。当我把钱交到陈某手中时,陈某感动不已,再三表示要到执行局送锦旗表示感谢,被我委婉地拒绝了。能执行回申请执行人的辛苦钱,得到他们的满意和认可,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
用勇者手段,显仁者心肠。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上,我始终贯彻速立速执的工作作风。2019年,我带队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成功处理了152件集团拆迁安置纠纷案,切实维护了涉案群众的合法权益。当年,肇源法院受理执行案件4013件,执结3828件,结案率95.39%,同比提升149.37%,执结标的6.56亿元。全年严打拒执,清赖治乱,拘传被执行人387人,拘留137人,限制高消费4274人,以拒执罪移送公安机关4件4人,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2020年,组织任命我为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同样使命同样担当!我尽快实现角色转变,着眼大局、站位全局谋划推动工作,如利用我院综合审判楼建设落成、信息化设施完备的契机,推进厅网线巡、分层递进、繁简结合、配套衔接的“一站式”建设,把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成品牌亮点。围绕农业农村打造多元解纷特色,推动诉前调解下沉一线,见数据、见效果。组建简案集约送达团队,依据案件性质、当事人地址情况统筹安排送达方式,进行“门诊式”办案,省法院发文要求各地借鉴等等。
参加工作近20年,我到今天还是充满热忱和干劲,因为我热爱这份职业,因为这份热爱,照亮光明前路,因为这份热爱,一路披荆斩棘!再次感谢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心路历程,我愿用行动和成绩,守牢一个法官的初心与使命,做一名无悔、无愧的大庆法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