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荣幸参加这次报告会,并作为代表站在这里,向各位领导、各位同志讲述一名普通法官的一些平凡经历、工作心得、人生感悟。
我是一名法官。我热爱法官职业,愿意为之付出并执着坚守。
2009年7月,我考入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法院,按照院党组安排,到乘风法庭从事民事审判工作。
乘风法庭所在地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发源地,是铁人王进喜拼搏的战场,是新时代好法官顾双彦成长的地方。乘风法庭也是全国优秀法庭,是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先进集体。在这里,我孜孜以求,向身边先进学习、向身边榜样看齐,更深刻理解了什么是法官的初心,更深刻感受到法官职业的伟大。
我至今清晰记得审理过的一起赡养纠纷案件。原告多年寡居且没有固定收入,因患中风一侧身体活动受阻,五个儿子均已成家。经过法庭调查,我了解到老人曾按月轮流在五个儿子家居住,但因生活半自理,个人卫生较差,五个儿媳经常抱怨甚至责骂老人,后来五个儿子就将老人赶出家门,不履行赡养义务。老人只好暂居在邻居家中,想让儿子支付费用搬到托老所生活。庭审时五个儿子为各自应支付的赡养费数额争执不下,情绪激动相互指责,还声称判决结果不如意将信访到底。面对此情形,老人非常难过。我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告诫五被告“赡养老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成年子女的法定义务,将老母亲赶出家门的行为更涉嫌犯罪”,五被告深受触动,经短暂商量后,当庭签订协议,每人每月给老人500元作为赡养费。庭审结束后老人没有马上离开,拉着我的手满脸泪水却说不出话。
老人的泪水让我动容,我从未像那一刻真切地感受到法官职业的神圣和伟大,我们审理的每起案件都是关乎人心、关乎人性,甚至关乎人命的大事,只有怀着让当事人满意、为当事人负责的强烈情感、强烈责任处理案件,我们才能无愧于头顶的国徽、胸前的天平。
我是一名党员。我服从党组织安排,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
2011年10月,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时刻鞭策我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在不断更新法律业务知识的同时,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政治素养,将党性融汇到血脉里,把党魂熔铸在精神中。从那时起,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不讲条件、迎难而上成为我的坚定信念。
2018年,“基本解决执行难”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院党组把我调入执行局,担任执行团队执行长。面对院党组的信任和重托,我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白天带领团队成员外出执行,开展“雷霆行动”“清鸠行动”“秋猎行动”“冬季扫赖”等一系列集中执行行动。夜晚整理执行卷宗、排查未结积案、制定第二天的执行结案计划。我对团队成员说得最多的就是,“每天的结案计划必须完成,如果完不成,整个执行进度都会受到影响,所以不管多晚,都要今日事今日毕!”我这样要求别人,也是这样要求自己,那一年我基本住在院里,带领执行团队结案460余件,攻克了一批难啃的“骨头案”,为“基本解决执行难”核心指标达标、代表全省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作出了应有贡献。
2019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入集中攻坚阶段,我调任刑庭工作。黑恶势力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毒瘤,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顽疾,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人民法官,我责无旁贷。我参与审理了四件涉恶、涉黑案件,其中绥化张某等十人涉黑案件是全国、省双挂牌督办案件。这些案件涉及人数多、时间跨度大、证据面广,有的案件卷宗达数百册。为确保案件质量,我与其他合议庭成员一起仔细阅卷,通宵达旦,经历了很多不眠之夜。庭审中逐一审查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组织控辩双方就指控的犯罪事实、量刑情节及法律适用等问题充分发表意见,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坚决把案件依法高质高效办成铁案。至去年底,圆满完成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收官任务。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疫情爆发。我视疫情为命令,积极响应院党组号召,义无反顾地支援社区防疫工作,在创业城、龙新、明湖花园等多个小区防疫一线执勤值岗,日夜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从寒冬到酷暑,始终坚守岗位,事无巨细地排查,劝阻往来人员。我的妻子是让胡路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助理,抗疫期间,我们既是夫妻又是“战友”,在抗疫一线渡过了元宵节夜晚,用各自的方式相互影响、相互鼓励,给予彼此温暖,与其他抗疫的同事一起,汇聚起一座坚不可摧的“抗疫长城”。
也有人问我,你这么拼命工作为什么?那是因为,我始终牢记和坚守在鲜红党旗下的誓言:“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在急难险重关头冲在最前线。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把党的利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最前面。这是我的本分,我的责任。
我是一个儿子。我深爱我的母亲,所以我带着母亲上法庭。
我的父母是知青。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经常听父母给我讲在知青点插队的生活、支援大庆建设的经历,还有那些把青春奉献给北大荒、奉献给祖国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给予我最大的人生礼物是平和坚定的品行、强烈的爱国之心。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总能让我忘记疲惫和困难,有不竭的动力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
这一切在2013年7月忽然出现了拐点,我的母亲有些脑萎缩的症状,平日里就安静的她,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转眼间就能忘事,她开始敏感而胆怯,离开我一分钟就会变得慌张,担心我从她的身边走掉。可身处审判、执行一线,我身负的责任实在不允许我有半点懈怠。
我的母亲虽然患病但她太懂我、爱我,隐忍着没有发过半句牢骚。但我思考再三,决定把她带在身边工作。我非常感谢院领导、我的同事对我的包容与照顾。因为,此后的工作时光里,我的母亲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我办公时,她就静静地坐在办公室角落的椅子上。开庭的时候,我会牵着母亲的手,提前让她到法庭的旁听席就座。就这样,母亲静静的陪了我两年多的时光。直到2016年7月的一天早上,母亲起床后忽然右臂活动受限,到医院深度检查发现,她的头部有肿瘤。接到诊断结果的时候,我呆站了好几分钟,又追上大夫反复问他是不是看错了,但大夫的回答是肿瘤晚期。此时,我才明白母亲之前的症候是肿瘤造成的。之后八个多月的时间,我拼尽一切想留住她,但她最后还是离开了我。母亲对我的无私关爱、细致入微,即便在抢救室她清醒的那一刻,还对我说“认真工作,照顾好自己,早点成个家”。
现在回想和她在一起的每一分钟,都很珍贵。那段时间,与其说是我在陪伴生病的母亲,不如说是母亲在陪伴着工作中的我。那段时间,我的工作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年终总结时,我的结案数量及案件质效指标都很好,母亲为此很欣慰,因为我没有拖全院工作的“后腿”。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得母亲欣慰的目光。我深爱着我的母亲、我的家人,是他们的爱与无私鼓舞着我勇往直前。
在守护公平与正义的道路上,途经鲜花,也会路遇荆棘。经历过执行、送达路上那一条条乡间小径的坎坷;也感受过原被告达成调解后舒心畅意的笑颜;看到过被害人泪目却又充满渴望的面庞,更体会过被害人家属激动却无以言语的动容! 我可以自豪地说,对于每一个我承办过的司法案件而言,我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如今,在各位领导、各位同志的关心支持下,我走上新的岗位,被任命为让胡路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我将继续抽丝剥茧研究每一起案件、耐心细致接待每一个当事人、精雕细琢撰写每一份裁判文书、精益求精落实每一项工作任务,为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所有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