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优秀法官代表,向大家汇报自己多年来在法庭从事民事审判工作中的经历和感悟,这是组织的信任,是对我的一种鞭策和鼓励,我感到万分荣幸。这样的荣誉,将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更加努力工作的不竭动力,是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服务人民群众的灯塔和源泉。
历史的尘埃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时空的变幻阻隔不了精神的传承。诞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久弥新、永不褪色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拼搏奋进、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我出生成长在“铁人精神”的发源地——大庆。“铁人精神”是我血液里流淌着的红色基因,也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
1996年7月,我步入铁人法庭工作,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恍已是25个春秋。
25年来,我扎根基层法庭,禀承公正无私的态度,求实奉献的精神,累计审结民商事案件3000余件,受到组织和辖区群众的高度赞扬,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调解能手”“办案标兵”等荣誉称号,被大庆中院评为“新时代铁人式好法官”,被区委评为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这些年,鲜花与荆棘相伴,阳光与风雨共存,累过、苦过、哭过、笑过,“铁人精神”始终激励着我成长。
铁人说:“咱当干部的,脑子里想着群众,心里要装着群众,不然,就不是共产党的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铁人精神”是我的旗帜。
中国不只是法治国家,也是一个有人情味儿的国家。法官在维护司法正义的同时,也要“换位思考”,若能成为一条纽带,让原、被告双方化干戈为玉帛,皆大欢喜,多好。
我曾经有一起案件,标的额只有700余元,双方当事人都已经七十高龄了,这两个人曾经是一个村子里出来的发小,一起招工、学徒、转正、退休,因为太熟了,说话反倒不注意,临老了在教育下一代上有了不悦,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又加上一点小的经济纠纷,让平时积聚的不满一触即发,互不相让。
从几次接触中,我留意到原告总是说让法庭做做工作,不想关系搞的太僵,主持调解他也要被告先说,只要有个数就行。
他起诉还不想搞僵?看来,不过是怕丢了面子。
那时是冬天,天可真冷,还下着小清雪。我给赵某打电话说李某想调解,确定时间后貌似无意地加了一句:“李大爷说您老腿脚不好,雪天风大的,让您别着急,晚点来没事,他能等。您别再滑倒了,万一有个闪失,那可要了他的老命了。”
而后,我又如法炮制对李某说了一遍同样的话。
结果,几天过去了,没迎来约定的调解,却等到了撤诉的请求。原来两位老人已重归于好,他们一块儿来找我。原告赵某说:“孩子,你别跟我们一样儿的,人老了事儿多,给国家添麻烦了”。
看到两位老人和好,我也跟着开心。
虽然不能为当事人拿主意,但我却能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从法理、案情、亲情等各个方面做工作,帮助当事人理清思路、细致分析,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18年7月29日,某车床加工部工人于某某在施工过程中,未对易燃金属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从而引发火灾,造成正在该加工部收购铁屑的孙某严重烧伤。孙某以收废品为生。住院治疗90余天、花费40余万元后无力承担后续治疗费,不得已自动出院。因伤势较重,仍需进行长期的对症消炎、止痛,但此时他已负债累累,后续治疗陷入困境。
孙某的实际损失要通过司法鉴定确认。但我接案后,没有简单地等待鉴定结论出具后再行审理,而是针对孙某的伤情、对诉请费用的急需性及被告承诺愿意积极配合解决问题的诚意展开了先期调解。
在鉴定质证过程中,原告的住院病历、诊疗手册及后续治疗凭证等向被告出示后,被告并无异议,对原告的遭遇和诉讼也表示同情和理解,在此前提下,我向双方代理人提出了一个探索性建议:能否利用等待鉴定抽签、摇号的时间差,携带原告的病案材料,就其伤情涉及的伤残等级、误工期限、护理人数及期限、营养期限、后续治疗费用等自行到相关鉴定机构咨询,各自得到回复后反馈给法院,在法官的主持下进行面对面的统一研判、逐一分析讨论,力争找出一个各方均认可的契合点,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实现利益最大化、损失最低化。如果具有可行性,既减轻孙某的经济负担、减少鉴定往返可能对其行动造成的不便,又能缩短诉讼周期,受益良多。
经过多次沟通和努力,原、被告方终于在鉴定听证程序启动前,就原告诉请的赔偿事宜达成共识,签订协议并即时履行完毕。仍旧卧床的原告十分感动,特地委托其妻子向我赠送了内容为“执法为民一身正气,勤政为民两袖清风”的锦旗。
25年来,我把自已定位成法院与百姓沟通、联系的前沿阵地和窗口标识。无论是咨询还是诉讼的群众,我都能热情接待并认真解答、指导诉讼、告知风险,积极主动尽全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用点点滴滴的亲民、爱民行动诠释“司法为民”“让老百姓打官司不求人”的真正内涵。
铁人说:“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舍小家,全大家,“铁人精神”是我的标杆。
我的爱人是油田技术员工,因工作需要经常要去外地出差,照顾双方老人和孩子的重担就压在我一个人身上。1999年初,法庭开始上电脑、通网络,并要求实现无纸化办公。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局面,我咬牙将出生未满百天的女儿托付给父母照顾后回归岗位,和时任法庭庭长的周立新院长一起整理、分类原始资料,重新规划法庭的工作格局。
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从家到法庭往返总共才十分钟的路程,都顾不上回去给孩子送奶。于是,被戏称为“编外小庭员”的小宝宝走上了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的取奶之路。望着那通红的小脸、焦急的小嘴,孩子的奶奶心疼得数次落泪,但是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我也常常陷入工作与家庭的两难境地。
但我是法官,我深爱着我所从事的审判工作;我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我深爱着我的家人。
25年来,常常累的筋疲力尽。有时因思考解决矛盾的妥善办法而彻夜难眠;有时被当事人误解、无理指责甚至辱骂,但在双方老人“要注意休息,别把身体累坏了”的唠叨中,在丈夫“你忙你的,家里有我放心吧”的开解中,在女儿“妈妈我为你骄傲”的自豪中,所有的辛劳和委屈悄然化解。
有家人的充分理解和支持,我才能义无反顾地坚守着理想和追求。
铁人说:“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扬正气,勇担当,“铁人精神”是我的镜子。
法庭之外,我是一个普通人,但穿上制服,站在法庭上,我是庄严的法律的维护者,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情、诱惑和威胁,我坚持依法办理每一起案件,不为其他,只求心安理得、问心无愧。我相信,只有在内心深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腐堤坝,不向恶势力低头,才能确保公正执法,才能让群众相信法律。
吴老汉是一起医疗损害纠纷案件的原告,因医生操作失误造成他胸部以下截瘫的严重后果,生活不能自理。而费用的缺口严重影响了后续治疗。根据鉴定结论,吴老汉会得到足额的赔偿和安抚。但为了心里保底,他老伴儿通过朋友找到我,并明确表示“我们不是糊涂人,绝对不差事儿。你就只管放手判,超过40万的部分都是你的,这些仅是表达我们的诚意……”话没说完,老太太就把2万元现金塞向我。我严词拒绝:“我对您的体谅和耐心并不是为了您的诚意,您此举绝对是在侮辱我和我的职业道德。如果您信任我,这样做就是在贬损我;如果您不信任我,这样做就是用您老伴的救命钱把我变成夺其性命的黑手。”老太太连忙摆手“不是的,不是的,我只是怕,因为我想救他……”宣判后,老太太拿着赔偿金额为55万余元的判决书,看着坚持不收她一分钱“诚意”的我,边哭边道歉,直说自己办了糊涂事。
冯奶奶是一起继承纠纷案件的原告。老伴去世后,共有房产中的遗产部分需办理继承,案情并不复杂,但各继承人的关系很是微妙。
四名子女观点不一、各执一词。两名孙子女对于父亲去世后冯奶奶对其母亲态度不善耿耿于怀,也坚决不放弃,各方针对继承份额及放弃继承份额可能由此而得的继承补偿款相持不下,庭前和当庭调解均未果。
庭审后,冯奶奶在其亲属的陪同下来到法院找到我,声称如果不按照她的要求判决就“死在法院”,其亲属也说他“判过刑、有些哥们儿”。当时,我对冯奶奶说:“我一直很尊重您,但是您必须要铭记一点,中国是法治国家,任何案件的审判都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我又对其亲属说:“你确定你哥们儿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和能力?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不理解你的言语,不仅毫无意义,更是显露了你的无知和懦弱。”
宣判时,冯奶奶将判决书通篇仔细阅读,后一言不发,默默离开。不久,即按照判决书主动履行了给付义务。
在铁人战斗过的城市,接受着铁人精神的洗礼。跻身于萨区法院,我以这个集体为荣,工作在铁人法庭,我以这个团队为傲。25年扎根基层法庭,铁人精神一如既往地指引着我前行。我们传承着铁人精神,也有义务让铁人精神在今天、在未来依然永葆青春,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