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六年的货款要回来了!诉前调解让“南大姐”不再难 发布时间:2020-09-07 11:14:19
携手媒体力量 推进诉前调解
为诉前调解增添舆论监督效力
为舆论监督提供司法权威保障
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平台
提供便捷经济多元解纷新途径
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大庆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四大帮办在行动》节目共同设立“四大帮办调解工作室”,每周播出“诉前调解在行动”专栏。
本周为大家带来的是一起“一对多”的案件,所谓一对多,就是申请人是一个人,而另外一方申请人是多个人。
申请人南大姐几年前在我市某公司院内开了一家食杂店,这家公司的法人是南大姐爱人的亲哥哥,也就是南大姐的大伯哥,而经常光顾南大姐食杂店的也都是在其大伯哥公司打工的员工,一来二去,大家处得都挺好,有时候没发工资,员工们手头紧张,就会在南大姐的食杂店赊购一些商品,等发了工资再结算。
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南大姐大伯哥的公司经营出现了问题,临时决定停产,公司欠员工不少工资,而员工也欠了南大姐不少货款。公司停产当天,南大姐找20多位欠她货款的员工一一签字确认,大家纷纷表示,欠南大姐的钱等公司跟大家结算工资的时候一并给付。
转眼快4年了,公司如今进入了破产清算程序,员工想要拿到工资还要等破产程序结束,可南大姐实在是等不了了。她哭诉道:“自己垫货款垫了16万多,现在儿子结婚都没有钱,‘抬’了10万块钱,家里有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弟弟,老伴不久前得了脑梗,我现在每天起早贪黑地蒸馒头赚点零花钱,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太难了。”
就这样,南大姐委托律师帮她写了20几份起诉状,提交到了红岗区法院,想要通过诉讼程序解决这些事。
红岗区法院立案庭庭长荆亚坤了解案情后,发现被告在食杂店买东西欠的钱,数额都不大,结合南大姐如今的情况,为了尽快帮助她解决纠纷,荆亚坤将此案分流至诉前调解来解决,并且亲自出面为南大姐调解。
南大姐第一批起诉的总共有14个人,红岗区法院立案庭法官分别给每一个人都打电话了解了基本情况,并确认是否有配合调解的意愿。正式调解当天,有的人非常配合,来到法院并现场给付了欠款,有的则因身在外地不方便过来,表示可以私下联系南大姐给付欠款。当然也有人因为公司欠了自己工资一直没结清,而南大姐又跟公司法人有亲戚关系,而把心中的怨气算在了南大姐头上,表示不接受调解:“欠的钱让她跟她大伯哥去要。”
经过一上午三个多小时的努力,总共14笔欠款,荆亚坤成功帮助南大姐调解了10笔,其中现场调解2人次并履行完毕,电话调解7人次,已经微信转账给付2笔,剩余5笔也都约定了给付期限。另外,视频调解1人次,约定了分期给付方案。剩余4笔,有两笔联系不上当事人,有两笔的当事人不同意调解。对于联系不上当事人的,荆亚坤表示跟南大姐再一起想想办法,而不同意调解的两起案件也已经正常进入了诉讼程序。
通过这次诉前调解,南大姐要回了4万多元拖欠了四年有的甚至六年的欠款。对于这样的结果,南大姐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说:“要不是法院的法官帮忙,我这些钱还指不定什么时候能要回来呢,真没想到这么快”。
其实,“南大姐”这个称呼是帮办记者“无敌”给她起的代号。关于为什么姓南,“无敌”说:“因为了解了她之前的经历之后,发现这个大姐真的太难了,但是事情发展到最后,我突然觉得还是应该叫她的本名,南大姐本来是姓安,‘安心’的‘安’。”
从“难”到“安”,这个转变是红岗区法院立案庭法官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大庆两级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建设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