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机构设置 司法公开 法院执行 诉讼指南 审判业务 法律法规

 

因半个小时“错过”调解而对簿公堂,值当吗?

发布时间:2020-06-08 08:54:48



携手媒体力量  推进诉前调解

为诉前调解增添舆论监督效力

为舆论监督提供司法权威保障

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平台

提供便捷经济多元解纷新途径


“四大帮办调解工作室”期待您的参与
“诉前调解在行动”期待您的关注

 



案情回顾


李先生家住我市高新区某小区,2019年,发现自家卫生间顶棚以及相邻的客厅顶棚出现水淹痕迹,勘查发现是楼上张先生家漏水所致,经协商,张先生给予了维修处理。哪料到今年4月30日,再次出现了这样的水淹情况,而这次楼上张先生的态度来了个大转弯,双方就维修、赔偿事宜迟迟无法谈拢。万般无奈之下,李先生考虑到诉讼成本太大,自己工作也比较忙,便向“诉前调解在行动”栏目提出调解申请。




基于李先生的诉求,栏目记者“无敌”第一时间与楼上的张先生取得联系。在表明身份,说明来意后,张先生表示同意参与调解,但因自己在安达工作脱不开身,可以接受远程视频调解,于是在工作人员的协调下,双方约好了调解时间。



5月27日,记者“无敌”陪同李先生来到高新区法院,由立案庭法官苏航帮助李先生填好调解申请书,并将申请双方的身份信息录入“多元调解”平台,随后指导双方使用各自手机登录“多元调解”小程序,实现了申请人、被申请人与调解员三方视频连线,在高新区法院特约调解员“老丁”以及调解中心主任张晓菲的主持下开始了这场“云调解”。



调解过程中,被申请人张先生一方面表示配合调解,但另一方面对到底如何处理却给不出准确答复。在张晓菲和“老丁”的不断劝导和释法明理下,张先生最终同意当天下班后,于晚7点钟之前再去李先生家中看看情况,商定一下处理方案。但模棱两可的说辞,让李先生隐隐流露出一丝担忧。果不其然,当晚7点10分,申请人李先生给“无敌”发来微信语音告知“楼上的张先生爽约了”。而7点30分,“无敌”又接到了张先生的电话,称自己找工人去了楼下李先生家,但其家中无人。


💔


就因为差了这半个小时,双方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信任再次崩塌,无论调解人员如何劝导双方不要意气用事,心平气和地再约个时间见面调解都无济于事。张先生认为李先生得理不饶人;李先生认为张先生推诿撒谎,并铁了心地表示要通过诉讼程序来解决问题。






案件一旦进入诉讼程序后,双方必须举示证据,而房屋损失情况也需要通过鉴定才能得出结论,这对双方来说是很大的负担,结果也无法提前预估。但为了尊重当事人的意见,案件还是第一时间从调解程序转入诉讼程序,随后通过网上立案系统成功立案。   


邻里间发生的纠纷,往往都是小事,双方都陷入坏情绪里,用不蒸馒头蒸口气的心态去解决针鼻儿大小的事,既伤感情又耗精力,实不可取。当然,有些事必须经历了才有更深的体会,当李先生亲自走了一遍诉讼程序,当张先生收到法院传票坐在被告席上,他们二位对很多事情都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今后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一定能够有所改变。


相信这起邻里纠纷通过诉讼程序,一定会给双方一个公正的裁判,通过“诉前调解在行动”栏目的关注,也一定会给公众传递出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导向,而这样的司法,必然是讲是非、有温度、有力量,也是善意的、温暖的。


 
 

 

关闭窗口

您是第 55338482 位访客
地址:大庆市萨尔图区世纪大道  
Copyright©2025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黑ICP备11004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