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识别“套路贷”的五大“套路” 发布时间:2019-07-18 09:30:14
下载的菜谱类APP,摇身一变成为网贷平台,通讯录等个人隐私也被非法获取;
借款3万元,实际到手只有6000元;
借款5万,还款时却“滚”成572万……
近期,全国多地公安破获一批“套路贷”案件,众多以借贷为名非法牟利的违法犯罪活动也随即浮出水面。
网贷套路深,如何不入坑?小编梳理了“套路贷”的几大特点,为您支招!
相关案例
2018年10月26日,镇江市民刘某报案称,因需要钱周转,她在一个声称“无抵押、放款快、利息低”的借款App上借了1850元。
但在逾期一天未还款后,自己借钱不还的短信和身份证截图等信息被发到其家人、朋友的手机上。
相关案例
24岁的杭州人陈某在大学期间特别喜欢买买买,她不满足于家里给的生活费,便联系上了“高利贷”中介人冯某。
2017年7月,借款时陈某被要求“一式两份”写2张3万元借条,并以上门费、利息、保证金等为由先扣除2万元,冯某还收取了介绍费4000元,实际给予陈某的只有6000元人民币。
相关案例
寿某为了还信用卡欠款,找到了一家无抵押的小额贷款公司,想借5万的他被要求按“行规”写11万翻倍条。
后因还不上账,被放贷团伙要求借新债还旧债,用同样招数让欠款滚雪球,经过所谓的平账和行规,寿某原本5万元的借款,总终欠款达到572万元,但实际上到手的现金不到100万元。
相关案例
阿秀通过手机APP 借款1200元,贷款期限为7天,后因无力支付高额逾期费用遭暴力催款。
放贷团伙多次使用电话、微信向阿秀及其家人催款,后合成阿秀裸体彩照,并在照片上标注樊某秀卖身还债字样,向其本人与亲属发送,最终导致其跳河自杀。
1、对通过电话、网络营销的所谓“便捷贷款”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受骗。
2、签订合同时,对每一项条款确认无误后再签字。
3、资金贷款方若提供身份证时,需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提供身份证复印件附“仅供XX使用”字样。
4、不随意签署授权委托书,签订前需看清授权主体、内容和期限。
5、若发现自己或者身边人落入“套路贷”陷阱,应第一时间报警求助,并保存好相关证据。
|